韓玉蘭組長(自我心路歷程)

 韓玉蘭組長(自我心路歷程)

一、面對照顧者的自我枷鎖
        偶然的機緣參加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把我這擔任照顧角色的內在沉積壓力,在系統漸進的照顧夥伴困擾行為的認識,學習,探討與練習中,透過了「行為日記」一點一點被釋放及嘗試著改變與處理。「照顧夥伴」平行關係概念讓我跳脫自我設限上下關係不越矩而僵化的忍耐,進一步參透困擾行為背後引爆點及相互互動中反應對應關係與結果,擺脫一昧忍耐讓自己陷在情緒壓力及自我的忽略,真正地與照顧夥伴溝通理解,使得彼此關係更為柔軟與包容。
     
         當然,工作坊所設計的14項工具也在六周裡,隨著照顧夥伴困擾行為的課程旋律逐一搭配認識與實作,讓關係裡忽略的自我重新整裝,「行動計畫」讓我養成實踐自己的喜愛,內化了行動力;「問題解決」使自己透過團體的腦力激盪多樣化的思考面向,更寬廣地視角去嘗試問題的處理;「做出決定」是拉回自己一直不願好好面對的問題有條理地去做思考的工具;「了解情緒」、「運用思考」、「溝通」也讓自己重新上油滋潤,以面對相互的關係;「保有健康」則是再度提醒了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是愛自己,唯有愛自己,有了自我能量,照顧夥伴才能被有愛的人好好照顧。

二、帶領團體分享者的感動與充能
        在豐厚收穫後,接受長照的培訓,開啟了讓我看見照顧者所展現堅韌生命力的感動。我驚訝地接觸一位小兒麻痺身障輪椅的照顧者,多年來陪伴失智的高齡先生,每日身心囚困在小小房間內相對,上工作坊對她而言,是反覆猶豫後鼓起十二萬分勇氣的突破,因為擔心別人的眼光,然,團體給了她重新面對問題的角度、方法和力量,每周上課時間變成她最開心的期待,她也在困擾行為及正向思考討論中找到屬於自己安身定心的想法,表達出感謝同學帶她轉念
「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 要還」這樣想他就比較不會不耐煩,想毆打先生的念頭就會緩解。」

         是的!工作坊帶領著照顧者在繁雜的生活壓力中拉出自己及為自己找到一丁點的喜愛,實作及相互分享工具的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降壓,避免炸鍋的方法。一位長達9年照顧車禍後成為植物人兒子的媽媽,述說對孩子擔憂的情緒、不知未來的壓力及生活裡單一的顏色,隨著課程的進行,團體的鼓勵關心,他開始了仰頭看星星的行動計劃,分享看星星重拾過去的喜悅,消瘦的臉龐有了笑容,我感受到她似乎在長期壓縮無變化卻又不確定的生活中探出新的枝枒,在預先規劃及尋求協助的課程後,她私下表達出年紀漸漸老去,是該對兒子放手安置想法的勇氣;而另一位是獨力面對父母接續重度昏迷臥床身心沉重的中年照顧者,從欲言又止到第二周哽咽地分享困擾問題到第三周開始回觀自我的行動計劃的改變,讓我感受到團體溫暖支持,供給她在混亂情緒中靜下來整理自我的安全氛圍。

          生命抉擇的兩難本就是個沉重難以面對的課題,課程一路由困擾行為反覆討論及團體共振,舖層到最困難的對未知的預先規劃,讓照顧者能循序漸進的來面對這個議題,也許沒有立即的答案,但至少是邁開了最困難的第一步。而一位初老面對強勢年老的婆婆,一副無力可施的無奈,上完課理解到有些事是沒法改變的,相對於團體其他人所經歷的,自己的問題反而並不重要,這樣的轉念困擾行為也就不再是困擾了 ,意外的是在最後她分享另一個收穫「對我產生幫忙的是「作出決定」,上課這段時間,我發覺我要對自己好,我作出決定要愛我自己,我跟我先生改變互動方法,也改善了原本一直爭吵的關係,反而六周來都沒有吵架,而且,先生的態度也變好了」
    
          沒錯!當自我沒被關照呵護時,我們很容易變成不快樂的照顧者,照顧夥伴是否能被照顧好呢?對我而言,擔任工作坊組長像似一面鏡子的分享者,用著自己的故事引導著團體學習和回觀自己的歷程,而團體也同時回映故事及熱能反饋,從中我得到感動所轉換的能力與寬廣的視野,這是多大的的恩澤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參加 屏東BBC-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 心得

參加 屏東BBC-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 心得

參加 屏東BBC-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