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基金會淡水場BBC課程帶領心得報告

伊甸基金會淡水場BBC課程帶領心得報告 

組長:陳月汝

    這真是特殊的上課際遇,原本有8位成員,有四位因為疫情陸續退出,結業時小而美剩下四位。A娉婷、B月霞、C秋桂、D麗鈺..

    組員A:剛上課時分享自己照顧夥伴是失智的父親,與弟弟因為照顧理念不同爭論,造成弟弟對她家暴逃出家門在外租屋,幸經社工協助才走出家暴勇敢做自己。在有哪些方法可以處理困擾情緒腦力激盪時,提出一個很特別的想法,問有沒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方法,我說沒有但是我們會有良好的溝通方式,如果每一堂課都認真分享你會有很好的成果,結業時所訂的三個月目標讓人感動。

1. 持續復健讓受傷的肩膀更佳靈活運用而更健康。

2. 訂定早起回家陪伴父親,陪伴父親說話而降低父親起床就去敲母親的房門,讓母親能夠心情平靜不再與父親爭吵,這可以同時安撫兩位長輩,也是盡她作為女兒的孝心。

3. 持續回顧六週所學,與需要的朋友分享,幫助需要的人。


    組員B:76歲很特別的一位長者介紹工作坊時,沒聽過「照顧」是什麼?她說從沒照顧過人也沒被照顧過,自己住在三芝、先生住在台北信義區,分享自己是個很會持家的人,每次到先生住處看到先生的生活方式覺得很不滿,兒子不管是工作或是家中經濟情形,從來都沒有跟媽媽說過,以至造成事業與經濟日漸低落,經過六堂課結業分享:要善用溝通技巧來與先生和兒子溝通減少爭執。專注力呼吸是她最愛的活動。

    組員C:照顧夥伴是中風的先生,困擾行為是不肯做復健只喜歡看醫生,大家建議許多的復健資源,所有資源都使用過了,連到家服務復健來家時先生就是不肯做,而且每看見她外出回來就對她生氣,提醒他可能先生需要她陪伴復健她覺得有外勞就可以了,每堂課後只能建議她耐心陪伴,在第六堂課「檢視照顧夥伴的困擾情緒」腦力激盪:分享時恍然大悟,生活照顧有外勞,先生就是要她陪伴又不肯開口,用拒絕復健來表達,弄懂了我每堂課送她「耐心陪伴」四個字的用意。最近換了一位醫生說明復健只要持續復健會恢復走路能力的,她的目標:耐心陪伴先生做復建。

    組員D:先生因癌症去年十月過世,先生個性很溫和不難照顧,也沒有尋求外援幫忙就自己照顧,回想困擾行為就是會尿在床上也還好,但每碰到大便後就將尿布拉出來搞得滿床汙穢讓她身心俱疲,先生過世後對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想法,與她一起進行「作出決定」活動時討論什麼事情來作決定,居然告訴我沒有事情要做決定,只要每天出去隨便走一走再到媽媽家吃完飯就回家,當時聽到心中很不捨又怕這樣久了會不會引起憂鬱症,告訴同組的組長提醒社工適時多關懷她的情況,幸好在最後一堂課作三個月的目標時,當我說出我的目標「1.每周運動至少3天2.適時找朋友歡聚3.參加社區有意義的活動或課程 4. 繼續關懷我的照顧夥伴」,她當場即說老師我要跟妳的一樣,我即告訴她很好,等輪到妳的時候詳細說出來,當時稍感安心至少生活有目標就是好事情。

    帶領BBC照顧者達人課程,第一次讓我深深感受到課程的影響力,每個活動努力用例子來解說,讓組員能夠感受課程所要表達的情境,進而讓組員所碰到照顧夥伴的困擾行為能夠紓緩解決,BBC照顧者達人課程的力量,讓照顧者從中得到關懷及照顧方法,知道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夥伴,增加生活的目標及勇氣,讓我自己也從帶領課程得到許多的經驗及能量,也期待BBC照顧者達人

課程能夠照顧更多的照顧者,讓社會新聞中的「照顧者悲歌」不再發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亞東科技大學BBC工作坊心得分享

參加雙十堂CDSMP課程心得

參加 屏東BBC-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 心得